你聽過頸椎病,但你聽過後縱韌帶鈣化症嗎?

由於現代人生活形態的改變,使頸椎病變成了一種文明病。頸椎病是一種退化性病變,因退化造成頸椎骨刺的增生或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導致刺激或壓迫到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

但造成患者肩頸痠痛僵硬、上肢麻痛、肌肉無力的頸椎病之中,有一種是和亞洲人基因相關的疾病所致。它會讓韌帶鈣化變厚,使脊椎椎管變狹窄,就像水管裡慢慢積累泥沙,最後導致不通,如果演變至最終階段,往往只能仰賴開刀,而且術後的恢復情形大多不佳,非常棘手。今天就帶大家認識「後縱韌帶鈣化症」這個疾病。

後縱韌帶增厚鈣化的影響

我們從解剖位置來看,脊柱椎體前後各有一條很長的韌帶,目的為加強脊柱的穩定性。位於椎體後緣的後縱韌帶同時也位於脊髓的前方,當這條韌帶變厚甚至鈣化,會使有脊髓通過的脊椎椎管越變越狹窄。當發展成刺激或壓迫到脊髓的程度時,患者便會產生一些肢體感覺、運動障礙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

盛行率

後縱韌帶鈣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為患者的後縱韌帶發生了異常骨鈣化的現象,是一種與先天遺傳基因、體質差異有關的疾病。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年紀,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

頸椎的OPLL在亞洲人身上相當常見(盛行率佔人口0.4%~3.0%),特別是日本(盛行率1.9%~4.3%)。OPLL甚至有「東亞隱形殺手」之稱。

會因為長期過度使用而累積的損傷加速它的骨鈣化,這可能也是頸椎的OPLL發生率遠大於胸椎的原因。其他像糖尿病、肥胖症、偏愛醃製類或誘發高血糖的飲食,都是OPLL的危險因子。

臨床表現

由於此疾病的進程緩慢,所以有些患者可能還沒開始出現臨床症狀,就因為做其他檢查時先發現到影像上的變化。

後縱韌帶鈣化症初期症狀,可能僅有頸部緊繃、痠痛,或是偶爾手麻等症狀;中期後(椎管狹窄>60%),如果壓迫到頸部脊髓,它的症狀會出現四肢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嚴重甚至造成大小便滯留或大小便失禁、全身癱瘓。而當椎管變窄到一定程度,當然有可能會因為一個較大的創傷而使症狀突然產生或惡化。

診斷方式

通常以患者臨床上主訴和症狀,搭配影像學檢查來診斷。利用電腦斷層(CT)能明顯看出後縱韌帶上的鈣化,而核磁共振(MRI)較難區別影像上是增生還是鈣化。但如果是判斷脊髓壓迫的程度,MRI的表現較CT良好。


治療方針

有症狀的患者,會依症狀輕重及椎管狹窄程度給予治療建議。

1. 一般輕微壓迫,或不考慮開刀者,會先保守治療:

利用健保或自費的方式,如物理治療(熱敷、電療、頸椎牽引)、徒手治療、低能量雷射治療、動磁波,能針對外在軟組織止痛消炎和放鬆,來減少頸椎壓力。

進一步方式可使用增生治療,來處理受壓迫的軟組織、神經、血管等,利用修復的藥物或自體修復因子,直接幫助消炎消腫、提供營養;以及體外震波,協助處理增厚鈣化的韌帶和周圍緊繃的軟組織,然而由於位置太深,因此如果是針對鈣化,通常無法精準處理掉,要耐心治療。

還有一個重點是改善不良姿勢,必要的話要訓練頸椎肌肉和背部肌肉。因為不當的頸椎壓力會增加症狀的惡化。另外,也可以補充維他命C、維他命B、維他命D等,幫助降低身體的發炎。

2. 若保守治療無效,或壓迫程度已有癱瘓的可能,會直接建議開刀:

傳統標準治療方式會開刀清掉後側骨頭,增加脊椎的空間。此為後位手術,無處理病灶的韌帶,為間接減壓。

若是採直接移除病灶的前位手術,雖然有直接緩解對脊髓壓迫的減壓效果,但手術技術難度高、風險較大,也無法處理太多節段的病灶,手術完還須佩戴頸圈保護。且後縱韌帶鈣化是體質性的疾病,所以定期回診追蹤也很重要,除了追蹤癒合狀況和手術效果外,也能助於早日發現其他節段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處置。

結語

後縱韌帶鈣化症雖然有一些頸椎病常見的症狀,但又有其不同的部分。民眾若突然感覺頸部疼痛或不適,且伴隨出現四肢感覺、運動功能不適或障礙時,應儘早給醫生進行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不會釀成需要開刀的悲劇。

點我了解更多:超音波導引注射ESWT體外震波低能量雷射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自體血小板,使用自體的血液,加入抗凝血劑後,使用高速離心機離心,分開血液各種成份後,取得高濃度血漿中所含的生長因子。
  • 借助超音波導引,將增生藥劑(自體血小板、修復消腫藥)注射至受損神經周邊,解除神經的壓迫,也能使神經更穩定,減少其他組織的破壞,及不易發炎。
熱河診所術前須知(禁忌症)
  • 有血液、血小板功能障礙、免疫疾病者不建議進行此治療。
  • 懷孕者、嚴重藥物過敏、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者 (例如阿斯匹靈)。
熱河診所術後前須知(副作用)
  • 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
  • 注射部位可能有些微紅腫反應為正常現象。
  • 一週內,避免以下活動,如泡溫泉、游泳、抽菸、喝酒、吃刺激性食物。
  • 可能有短暫的酸痛及不適,少數病人會持續數天;注射後當天可冰敷來減少疼痛感。
  • 注射後需停用阿斯匹靈、消炎藥、銀杏與類固醇等藥物一週。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手術同意書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體外震波以雙層壓電晶體產生高能震波,經特殊介質,聚集在需要治療的骨骼及軟組織上,藉由重複震盪方式,增進軟組織細胞代謝循環,軟化僵硬組織,使組織恢復血液供給,促進鈣化組織的再吸收、促進循環修復及組織再生。
熱河診所術前須知(禁忌症)
  • 懷孕者、感染或高血壓未受控制的或凝血功能異常之病患不適合。
  • 如有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物須先停用一週。
熱河診所術後前須知(副作用)
  • 返家後若有患部異常疼痛或高燒,須立即返回門診就醫。
  • 少部分患者的皮膚表層有可能出現紅腫徵狀,兩三天會自然散去。
  • 返家一周內不宜劇烈運動,避免對正進行修復的組織造成再次傷害。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手術同意書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低能量雷射在患者的組織與關節內導入雷射光,透過這種方式得以直接針對病灶的原發處做治療,達到降低疼痛與促進患部深層組織生長修復。
熱河診所術前須知(禁忌症)
  • 刺青部位不適合進行此療程。
熱河診所術後前須知(副作用)
  • 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偶有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手術同意書

別小看膏肓疼痛,會逐漸拖垮你的生活品質

工作、唸書一整天,各式肩頸酸痛讓人心好累!要注意,若將它置之不理,長期下來可能引膏肓疼痛。它是由骨骼肌內一些過度敏感的激痛點 (trigger point) 所引發的疼痛、酸麻感有時還會傳至其他部位,可能是因為受傷所引起,也可能是因為肌肉長期處於用力收縮的狀態或其他問題所造成,會間接產生失眠、情緒低落、工作效率差等問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產生膏肓痛的原因

  1. 肌筋膜疼痛
    背部兩邊肩胛骨間激痛點(trigger point),觸診下可壓到索狀緊縮的肌肉纖維(taut band)。
  2. 神經痛
    退化性的椎間盤、骨刺,或是頸椎旁過緊的肌肉筋膜,壓迫到第五頸神經根或背肩胛神經。
  3. 心臟問題
    有些病患懷疑自己是心臟疾病,但真正心臟問題引起的疼痛不只會傳導到心口位置,可能會向上發生,如脖子、牙齒等部位。
  4. 心口灼熱疼痛
    很多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胸部正中央經常會感到緊迫、胸悶甚至疼痛,尤其是按壓時,疼痛感覺更為明顯。

容易罹患膏肓痛的族群

  1. 長時間頸部姿勢不良者,包含上班族、電腦族、手機族、家庭主婦。
  2. 健身時使用錯誤的訓練動作。
  3. 長時間處在生活緊繃的環境下。

上述的情形都極容易造成肌肉緊繃無法放鬆或是頸神病變,久而久之最後引發膏肓痛。

治療方式

  1. 傳統治療療程
    初步可採用肌肉放鬆與神經修復藥物,並配合拉筋運動,改善睡眠、調整情緒,再加上傳統物理治療的熱敷、電療、牽引,以非侵入緩和的方式治療。療程時間約3個月以上,如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就必需考慮自費進階療程。
  2. 自費進階療程
    總時程約1~2個月左右,視病況而定。結合多項儀器,針對病灶給予完整治療。
    .超音波透視+PRP自體修護因子:利用超音波透視找到頸神經根壓迫處,進行多節神經解套及神經修復。

    .體外震波:藉由重複震盪方式,增進軟組織細胞代謝循環,軟化僵硬組織,使組織恢復血液供給,並促進鈣化組織再吸收、促進循環修復及組織再生。
    .樂福雷射:可直接深入激痛點與穴道,幫助放鬆緊張的肌肉、緩解疼痛;還可擴張局部血管,達到消除腫脹、加速修復的效果。

    .雙機力美達能磁波治療儀:治療深度可達7公分,針對肌肉做大面積的消腫與放鬆,並可化解關節沾黏、增加關節及肌肉活動度、強化肌肉預防萎縮。

吳院長提醒您,不管是採用傳統治療、還是自費進階治療,康復後最終都需要改善日常習慣與生活型態,才能真正從根本改善症狀喔!

點我了解更多:超音波導引注射ESWT體外震波低能量雷射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自體血小板,使用自體的血液,加入抗凝血劑後,使用高速離心機離心,分開血液各種成份後,取得高濃度血漿中所含的生長因子。
  • 借助超音波導引,將增生藥劑(自體血小板、修復消腫藥)注射至受損神經周邊,解除神經的壓迫,也能使神經更穩定,減少其他組織的破壞,及不易發炎。
熱河診所術前須知(禁忌症)
  • 有血液、血小板功能障礙、免疫疾病者不建議進行此治療。
  • 懷孕者、嚴重藥物過敏、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者 (例如阿斯匹靈)。
熱河診所術後前須知(副作用)
  • 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
  • 注射部位可能有些微紅腫反應為正常現象。
  • 一週內,避免以下活動,如泡溫泉、游泳、抽菸、喝酒、吃刺激性食物。
  • 可能有短暫的酸痛及不適,少數病人會持續數天;注射後當天可冰敷來減少疼痛感。
  • 注射後需停用阿斯匹靈、消炎藥、銀杏與類固醇等藥物一週。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手術同意書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體外震波以雙層壓電晶體產生高能震波,經特殊介質,聚集在需要治療的骨骼及軟組織上,藉由重複震盪方式,增進軟組織細胞代謝循環,軟化僵硬組織,使組織恢復血液供給,促進鈣化組織的再吸收、促進循環修復及組織再生。
熱河診所術前須知(禁忌症)
  • 懷孕者、感染或高血壓未受控制的或凝血功能異常之病患不適合。
  • 如有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物須先停用一週。
熱河診所術後前須知(副作用)
  • 返家後若有患部異常疼痛或高燒,須立即返回門診就醫。
  • 少部分患者的皮膚表層有可能出現紅腫徵狀,兩三天會自然散去。
  • 返家一周內不宜劇烈運動,避免對正進行修復的組織造成再次傷害。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手術同意書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低能量雷射在患者的組織與關節內導入雷射光,透過這種方式得以直接針對病灶的原發處做治療,達到降低疼痛與促進患部深層組織生長修復。
熱河診所術前須知(禁忌症)
  • 刺青部位不適合進行此療程。
熱河診所術後前須知(副作用)
  • 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偶有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手術同意書

頸椎痛手麻,手術完就一勞永逸了嗎?

頸椎是人體脊椎活動度最高的部位之一,不斷的使用下,便容易使頸椎造成損害。若症狀嚴重反覆發生手麻等情況,建議盡速就醫諮詢專業醫師評估。過去即使治療後病痛痊癒,也必須維持正確的姿勢和習慣。特別是頸椎結構已不良的人,不過任何的治療或手術都只是增強,並非終身保障。

頸椎後術後造成的影響?

然而,過去許多患者進行手術減壓,並非獲得好的改善,更是被迫承受不可控制濳在風險,儘管現代手術的安全性和準確度越來越提升,頸椎仍屬風險較高的手術,無法保證手術完成後,能夠一勞永逸地擺脫病痛,正確的診斷、手術者的經驗技術、病患的體質條件,都會影響手術的結果,從以下觀點可得知手術減壓造成的影響。

  • 頸椎痛病情程度
    有些頸椎變形較嚴重的患者,頸椎節數眾多損傷,甚至牽涉到下面的胸椎。過度使用和年齡的影響,使手術受到限制,也包含考量患者的臨床症狀表現,以及術後的恢復程度和速度則因人而異,無法完全將頸椎節數做處理,導致患者的症狀無法百分百獲得完善的解決。
  • 症狀和檢查結果的關聯性
    許多病患透過X光或核磁共振相關影像檢測,結果發現骨折、滑脫、椎間盤突出等異常,而外科醫師會試圖藉由手術方式解決儀器檢查的影像的異常位置,造成許多病患無法解決實際的病痛,原因是病痛藏在周邊軟組織中,未得到有效治療,但卻增加更多的手術後遺症。此外,也有些患者除了頸椎的問題外,還合併有其他手麻的病因。如:腕隧道症候群、糖尿病、胸廓出口症候群等,都會造成手部的麻痺感,正確診斷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獲得好的改善。
  • 手術的種類
    若患者已經接受頸椎融合手術,將脊椎病變處的上下節骨頭融合,來達到減壓作用的治療法。日後其頸椎活動度可能逐漸減少,易導致日後融合處上下節的關節產生病變,稱作「鄰居症候群」。所以接受手術常在幾年後,重複出現手麻疼痛等頸椎病的症狀。另外,醫師的實力也會影響手術方式的選擇,若是醫師選擇為了降低風險做了減壓不足的處置,沒有持續增進專業能力,以傳統高併發症的手術,將導致術後有癱瘓風險。
    1. 手術併發症
      疤痕組織沾黏:任何有進行切割、縫合動作的手術,術後一定會形成疤痕組織,若疤痕發生軟組織沾黏可能造成壓迫神經的問題,引起疼痛。
    2. 脊椎旁軟組織發炎:手術過程中發生的局部細菌感染或組織癒合不良,都會形成局部慢性發炎及疼痛的現象。
    3. 脊椎不穩定:脊椎融合手術後骨癒合不良、或者因為脊椎手術破壞了脊椎旁的軟組織,導致支撐脊椎的結構鬆動及控制肌肉的神經異常時,脊椎都會出現不穩定的現象,產生疼痛。
    4. 繼發性椎間盤突出:脊椎手術有時會破壞部分骨質結構以進行椎管內的減壓手術,但也常因脊椎力學結構受到破壞,常於手術後,在原處或其他地方出現繼發性的椎間盤突出。


非手術治療 頸椎結構重獲平衡

若頸椎病變屬輕中度、問題不嚴重的患者,建議可適度採取藥物及物理治療等保守性治療方式,來輔助舒緩、改善不適症狀;若頸椎脊髓病變已造成嚴重疼痛或神經功能缺損,為避免頸椎結構異常,導致脊髓神經不斷受到壓迫,仍會建議先以非手術的治療來改善病況,避免醫療浪費與不幸。非手術的保守治療可參考以下方式:

  • 超音波透視神經減壓術
    傳統上,會直接對激痛點、肌腱、韌帶等病灶處使用觸診做定位注射;但現今在超音波影像引導下,醫師可將針尖探入更複雜、更深入、更靠近神經的部位做難度更高的神經擴張術。利用增生藥劑,如:消腫修復的藥物和自體細胞修復因子,改善小面關節,強化韌帶,提供患部營養、消腫、消炎、刺激修復,力求積極重建組織強度和功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延伸閱讀:無刀治療有效改善頸椎結構>
  • 體外震波治療
    能針對慢性疼痛部位給予高能量震波,藉由重複震盪方式,增進軟組織細胞代謝循環,軟化僵硬組織,使組織恢復血液供給,促進再生,改善頑強難治的纖維化和鈣化。
  • 物理治療
    以熱敷、電療、低能量雷射等物理因子療法,有助於促進患部血液循環和放鬆、修復。頸椎牽引,屬於一種被動式拉筋,利用牽拉開組織距離的方式,以求減輕受壓迫神經的壓力,或促成突出的椎間盤縮回。
  • 拉筋、徒手治療
    矯正頸椎
頸部肌肉緊繃除了影響循環代謝,也可能造成頸椎變形,可靠拉筋和徒手治療方式去作放鬆、調整頸椎位置,配合頸部的肌力訓練更有助於矯正姿勢。
  • 藥物治療
    施予口服、注射藥物,如:非類固醇類消炎藥與肌肉鬆弛劑,能幫助消炎鎮痛和放鬆緊張的肌肉。另外有些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也會有肌肉緊張、睡眠品質不佳導致影響修復力的問題,須靠相關藥物協助調整。


正確姿勢 找回生活品質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多半繁複而非專一,看對專業醫生正確診斷評估,更顯重要。解決頸椎病痛原因外,更大的重要性為頸椎保健的習慣,才能遠離病痛。長期姿勢不良是造成頸椎疾病最大宗的原因,不但會有肩頸肌肉僵硬的問題,不當的力學加壓在頸椎上容易導致退化、椎間盤突出、增生骨刺。平時鍛鍊頸部後方的肌群,有效強化頸椎頸筋,並維持良好姿勢,使頸椎保持較小的壓力狀態,加上適時舒展筋骨,才能常保頸椎的健康。

戰勝「膏肓痛」多元病因新利器!

現代人長時間與3C產品為伍,多數的人日夜工作只為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將大把的時間花在敲打電腦鍵盤、滑手機、長期伏案工作引起圓肩駝背,嚴重時,更使肩胛骨內側間筋膜及神經發炎,疼痛不堪影響生活和工作,此症狀俗稱「膏肓痛」。

什麼是膏盲痛?

「膏肓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文明病,主因是長期肩頸緊繃使肩背部僵硬,背肩胛神經受到壓迫,或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慢性疲勞拉傷,引起背部兩邊肩胛骨間的部分,即台語所謂「飯匙骨」內側緣一帶疼痛。

常聽見病人的主述就是肩胛骨酸痛、肩頸酸痛、胸悶、胸痛、雙手的酸痛麻病症,甚至呼吸都會疼痛。很多病患常會描述喘不過氣,或查不出原因的頭痛,幾乎都和肩頸背部肌肉緊繃有關。

近年來也有很多在健身房的錯誤訓練導致過度強化胸肌的重訓,而缺乏背肌訓練,或胸肌沒有足夠的伸展運動,而使胸肌過度短縮、菱形肌過度拉長,形成圓肩的體態,及胸大肌拉傷,除了觸壓痛點以外,常伴隨著胸悶吸不到空氣。<延伸閱讀:三大常見文明病,告訴你解決之道!>

四種常見原因 連累背肩胛神經

在門診中患者的職業別大致上工作中需要經常性往前延伸使用手臂的人,如打電腦、文書工作者、老師,經常游泳的高手特別是使用蝶式,除了常見的肌肉問題以外也會伴隨四種神經相關問題也很常見,有八成以上的患者合併下述狀況兩種以上的問題:

  • 椎間盤突出
    頸椎壓力過大造成的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或是頸椎旁的肌肉筋膜過緊等原因,容易壓迫第五節頸神經根或背肩胛神經,其造成分支背肩胛神經連帶疼痛,引起膏肓痛,這類的患者可能伴隨手麻的情況。
  • 頸部前方肌肉緊繃
    長期的姿勢不良,斜方肌和菱形肌過度拉長,胸肌也因此過度縮短,頸部前方的肌肉過於緊繃,造就身體肌肉不平衡,也使第一肋骨上提移位,導致背肩胛神經受到壓迫及由下往上的擠壓發炎而疼痛。
  • 肌肉筋膜發炎
    上背部的肌肉過於緊繃,除了疼痛以外,也可能造成肌筋膜發炎,這也是膏肓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 胸椎相連處關節退化
    造成第三、四、五節肋骨胸椎相連處關節退化,可能因長期的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使得肋骨背肩胛神經及肌肉失衡,影響關節的穩定性。

在家自我伸展放鬆法

  • 鷹式 :能改善肩胛骨及肩膀上背的活動度。
    https://is.gd/5dqoCx
  • 蠍子式:動作主要是伸展肩膀、胸大肌及放鬆腰部。
    https://is.gd/y3l45p
  • 牛面式:動作主要可提高肩部和髖關節的柔軟度,鬆開肩膀周圍僵硬的肌肉。
    https://is.gd/Cvbd6d
  • 下犬式 :可以活動到肩膀、背部、腿後側,是一個幾乎全身,都能夠伸展的動作。
    https://is.gd/I8DZIU
    <影片引用自Iam Mama>

無刀治療改善上背痛

因通常是合併的問題,因此須透過專業及有經驗的醫師,X光、觸壓痛點、MRI等檢查方式來確認問題的原因為何。近年來,超音波導引治療的安全性和精準度大幅提升,若是頸椎小面關節或胸椎肋與橫突關節病變或神經節點,可用骨髂肌肉超音波透視引導注射PRP修復因子直達病變處精準給予修復,後續輔以拉筋運動及肌力訓練增強背後肌肉強度,改善生活作習,減少關節負擔

  • PRP注射治療
    以低侵入性、效果持久,且具有疼痛緩解,利用超音波透視閃避血管與神經將PRP精準注入受損的肌肉神經與筋膜組織,更有效的直接給予消腫與修復。
  • 體外震波
    利用高能量震波,把舒壓能量聚焦傳遞到患部,引導新生血管增生、生長激素增生、軟骨增生,以改善慢性發炎及改善纖維化的肌肉恢復彈性,同時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
  • 雷射治療
    藉由雷射穿透和吸收等特性,適當的波長(6608301024)與操作,有助於降低生物組織疼痛、增加柔軟度,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肌肉緊張及酸痛。
  • 徒手治療
    調整失衡的肌肉,將過緊的肌肉放鬆,強化弱勢肌群,將脊椎調整至壓力最輕的正中角度,預防症狀反復發生。

調整失衡的肌肉與背痛問題,最根本原因在於日常維持良好的姿勢和習慣,使脊椎調整至壓力最輕的正中角度外,更需搭配日常的運動,強化弱勢肌群,來達到肌肉的平衡,減少關節負擔,才能預防症狀反復發生。

 

總是落枕,一覺醒來頸部疼痛難耐?小心,頸椎在求救!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案例經驗,早上醒來,突然感覺肩頸肌肉疼痛,脖子無法順利轉動,「天哪~又落枕了!」痛到無法難受,由於上班長期坐辦公室,經常維持固定姿勢打電腦,造成頸肩部肌肉僵硬,加上夜間睡眠姿勢不良,冷不防擔心自己的脖子痛,是不是代表著頸椎疾病或是中風前兆?

什麼是落枕?

落枕的醫學名詞稱作「頸椎急性關節周圍炎」,指頸部周圍軟組織肌肉拉傷,常發生於起床時、運動後,做家事或工作中,固定姿勢一段時間後,突然改變姿勢時,造成頸椎的小面關節錯位,頸部稍微彎曲或扭動便產生酸痛,並且頸部像卡住一樣,以致單邊轉動困難且疼痛,這種狀況俗稱落枕。

疾病預警 當心「頸椎退化」提早來報到

落枕是頸部肌肉急性攣縮引起疼痛的總稱,發生原因可能是生活習慣造成,如睡姿不良、壓力太大、緊盯螢幕姿勢不正確、低頭滑手機、彎腰駝背,這些壞習慣都將導致頸椎長期受到傷害,種種狀況都可能造成頸部肌肉損傷、或頸椎小關節錯位而引發落枕。若症狀未好轉或多次發生,建議盡快就醫找出「為何落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避免再次發生。

一開始或許僅是頸椎痠痛,若不注意這些警訊,累積下來的結果就是「頸椎退化」,可能導致頸部和上背不舒服,引起頭痛,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肩胛、手臂和手指的肌肉無力、萎縮、或長骨刺。而本身患有頸椎病或頸椎小面關節錯位或是韌帶肥厚鈣化夾擠的人,很容易發生落枕,頸部持續出現痠痛感,決不能輕忽,若發生手麻等情況或反覆發生落枕情況,建議盡速就醫諮詢專業醫師。

儘早就醫改善頸部症狀

頸部是重要血管、神經通過的地方,在不知道自己頸動脈是否雙側暢通的情況下,不適合自行處理,也不建議尋求非專業性的按摩或推拿,容易使症狀更惡化,務必諮詢專業醫師。一般落枕發生的48小時之內,疼痛可能會伴隨有腫脹的情形,醫師必要時會先以保守治療為主,給予藥物消炎止痛藥。在物理治療方面,如果急性期頸部有發炎腫脹情形時,會先以冰敷的方式來消腫止痛,減低發炎反應,腫脹消褪後,改採用熱敷來放鬆緊繃的肌肉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切記勿超過攝氏45度,再嘗試慢慢旋轉到患側邊,並輕做小角度的震動,可發現角度變大,及利用電療儀器來減輕疼痛感,讓肌肉舒緩以達到治療效果。

若症狀無明顯改善,熱河診所建議以增生療法超音波導引注射,將增生藥劑直接注射至頸椎病灶周圍之韌帶與小面關節,重啟組織修復,改善疼痛。醫師補充,增生療法為自費療程且需須多次治療,加上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

  • 體外震波:藉由高能量震波,以重複震盪的方式,將壓力及能量傳遞到緊繃僵硬的軟組織,並促進血液循環,使組織修復力增加,對於反覆落枕有不錯的效果。
  • 低能量雷射:冷雷射能夠有效快速放鬆頸部周邊肌肉,降低疼痛不適感,並加速組織的復原。
  • 增生療法 頸椎結構重獲平衡神經解套減壓注射,利用注射藥劑(PRP、修復消腫藥),治療頸部後側的韌帶、以及一些肌肉的附著點,啟動修補機制,增加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修復,在超音波導引下透視患處,達到穩定頸椎的功能,肌肉也得以放鬆,解決神經壓迫等不適的症狀。 < 延伸閱讀: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有效治療疼痛的落枕 >

預防落枕三原則

  • 注意頸部姿勢
    要預防落枕,平日就要多加注意頸部姿勢,長時間抬頭或是低頭的姿勢,就很容易對頸部造成傷害。同一個姿勢也不要維持太久,最好每隔半個鐘頭即稍微左右活動一下頸部,增加頸部的靈活度,減少受傷機率。
  • 注意枕頭高度
    因為睡姿不良而落枕,應避免睡覺時枕頭太高或太低,確保脖子和肩膀緊貼枕頭,避免頸部懸空,加重頸部肌肉負擔。
  • 注意睡覺溫度
    睡覺時要加強注意頸部保暖,避免對著風口或是冷氣口,因為體溫下降、血液循環變差,引起頸部肌肉群發炎及僵硬等,容易增加落枕機率,所以睡眠溫度調節也是一大關鍵。

保護頸椎要從日常做起,每隔一段時間要起來活動一下頸部,若頸部持續感到不適,千萬別過度按摩、推拿等,這才是保護頸椎的治本之道。仍要注意不宜維持同一姿勢超過30分鐘以上,應休息並活動放鬆頸部肌肉,若頸部疼痛非常劇烈,甚至已痛到出現眼花、頭暈、全身無力、手麻等情況,建議盡速找醫生做檢查,並且可以採用X光、MRI及超音波、神經傳導檢查等,並且找出病因治療。

烙A害怎麼辦?下巴卡卡脫位,你可能沒注意到的顳顎關節症候群。

烙A害

最近遇到一些病患抱怨:「經常一覺睡醒,我下巴旁邊好酸,而且有喀喀聲,甚至是耳前疼痛到無法咬東西,自己吃東西的時候都非常緊張」。經吳院長理學檢查診斷後發現,這些患者罹患常見的顳顎關節症候群(Tempor-Mandibular Disorders ,簡稱TMD,顳顎關節發生變形異位。顳顎關節症候群是口腔頜面部發生疼痛常見的疾病之一,常見於工作壓力大,且生活緊張的現在社會,帶給患者生活上的種種不適。

什麼是顳顎關節?

顳顎關節,又俗稱下巴關節,該顱骨位於頭部兩側的耳朵正前方,由顳骨的關節窩以及下顎骨的關節頭,其中包含一片軟骨關節盤組成,周圍有韌帶及肌肉做保護與控制,是頭部唯一可以動的關節。 主要負責張閉口運動、說話和咀嚼等功能,這個關節受力之大可想而知,當然受傷得機率很高。

顳顎

顳顎關節在抗議 早日找出問題

若日常不良生活習慣,恐造成的慢性疾病,不妨觀察家人及周遭的朋友,是否經常咀嚼硬食,如愛嚼魷魚絲、口香糖,及夜間磨牙、習慣性緊咬牙齒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顳顎關節勞損,咀嚼肌群功能失調,對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若生活中已有符合以下幾點症狀,可能說明您有可能有此問題。

耳前區域的壓痛或自發性疼痛、鄰近咀嚼臉頰肌肉酸痛、顳部疼痛、咬太硬的食物有困難且疼痛感、張閉口活動受限、開口困難與疼痛,常伴有喀喀聲,張嘴時,中線偏斜,或合併肩頸痠痛、頭痛等。少部分患者可能會有耳鳴、習慣性脫臼等症狀。若症狀輕微,可藉由調整作息、舒緩壓力做起,也可專程至診所檢查。若自覺症狀加劇,建議儘速就醫,經由正確診斷治療,改善不適症狀。

肩頸酸痛和顳顎關節的關係

不良的姿勢和顳顎關節有密切的關係。由於現代人由於生活、工作習慣,脖子常常出現前傾,造成肌肉過度拉扯而痠痛,而脖子前傾會過度拉扯舌骨下肌群,造成肌肉過度緊繃。如此一來會造成關節盤過度向前,產生疼痛、喀啦聲響等症狀。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患者中,有70%的人伴隨有頸部疼痛的問題,研究後發現人體顳顎關節與後頸椎之間及肌群太過接近,在結構上、功能與神經系統上有著密切的關係。顳顎關節功能障礙程度越高者,其頸部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也越高。<延伸閱讀:久坐久站,坐骨神經痛上身怎麼辦?>

如何治療獲得改善?

它的病因很多,但往往不會因單一原因而引發症狀。治療須依據個人的症狀,並觀察治療後的反應及效果,來調整治療方式。

  • 藥物治療
    透過止痛藥緩解症狀,包含短期的抗發炎藥物,合併肌肉鬆弛劑,舒緩肌肉緊繃,以緩解疼痛。
  • 咬合版治療
    咬合板透過依病患口腔牙床的形狀所定製的一種治療工具,藉由墊高咬合改善關節頭的位置,使牙齒咬合和關節、肌肉三者之間維持平衡,並讓咀嚼肌肉放鬆,軟骨恢復至應有的位置。
  • 肌力平衡訓練
    恢復與顳顎關節運動有關的肌力、肌肉長度、主動肌與拮抗肌之間的平衡,找回正常的顳顎關節運動,並學習正確的習慣、姿勢和放鬆身心。
  • 雷射治療
    藉由雷射穿透和吸收等特性,適當的波長與操作,有助於降低生物組織疼痛、增加柔軟度,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肌肉緊張及酸痛。
  • 徒手治療
    針對活動度不足的顳顎關節,增加關節角度,恢復兩側關節平衡,深層摩擦按摩,使顏面部咀嚼肌肉的放鬆,將低肌肉的緊繃及張力,正確關節動作進而達到兩側顳顎關節的對稱性,建議適當的頸部伸展運動,可降低肌肉及關節的壓力。
  • 注射治療
    以低侵入性、效果持久,且具有疼痛緩解,及促進組織再生的治療方式,將藥劑注射到顳顎關節裡,如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素、PRP,可以增加關節內高分子量濃度,回復其潤滑、營養及關節保護功能,並且可以增加關節活動度、提高關節液循環。
  • 體外震波
    利用儀器產生的高能量震波,把壓力及能量聚焦傳遞到患部,引導新生血管增生、生長激素增生、軟骨增生,以改善慢性發炎及改善關節面的破壞,同時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並提高關節穩定度。

頭痛 會不會是頸椎造成的?

頭痛

一天還沒走完,你是不是已經在電腦前面扭扭脖子,捏捏肩膀,伸展背部,覺得肩頸又硬又痛,掛在脖子上的頭好像水泥那麼重,讓脖子怎樣都直不起來。在到藥房買痠痛貼布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什麼是「頸椎病」。

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稱「頸椎症候群」。人體的頸椎共有七節脊椎骨所構成,每一節脊椎骨之間則有一個纖維軟墊稱作椎間盤與之相連接,而椎間盤具有提供頸椎活動度及吸震之效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等,椎間盤會退化造成含水量減少而缺乏彈性,進一步引起各種症狀,症狀表現繁多複雜,病理變化常表現於頸部各組織系統。

頸椎

 

可分為六大類型:分別為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及混和型頸椎病。以下針對主要造成頭暈、頭痛病症分別論述。

  • 椎動脈型頸椎病
    病症主要是腦部缺血導致頭暈或是頭痛,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沒想過原來困擾已久的不尋常頭痛症狀竟然也是屬於「頸椎症候群」。
  • 頸型
    亦稱落枕型,頸型患者的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肌肉、肌腱及肌筋膜等有廣泛性炎症病變,而在臨床症狀之表現通常併有頸椎以上背部有痠痛、脹等不適,痠痛感。
  • 神經根型
    主要臨床表現為頸肩背及上肢疼痛麻木,且是急性炎症水腫期的表現,多由椎間盤退便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的鬆動、錯位,造成對頸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引起以頭、頸、肩、臂、指為主的疼痛,時好時壞,並反覆發作。
  • 交感神經型(星狀神經節)
    由於各種病理變化中,均會直接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末梢,或通過頸脊神經的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或抑制,即會出現相應症候群。而頸部交感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纖維分布於頭面部、頸部、上胸部、皮膚汗腺、咽喉黏膜、瞳孔括約肌、眼瞼平滑肌、上肢血管、頸內外、椎動脈及心臟等,故症狀表現會繁雜多樣,包括上半部軀幹、頭部、上肢及臉部五官和內臟,亦即頸部交感神經所分布的區域均受影響。

「頸椎症候群」穩定之關鍵與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會先將頸部左轉或是右轉,如果左轉時出現症狀(如頭暈、頭痛或是嘔吐)就代表右側椎動脈出現狀況。早期發病的患者可以透過保守治療減緩與改善,病情較嚴重患者,容易影響生活品質或工作,建議儘快就醫治療。<延伸閱讀:治療肩頸痠痛,不開刀也能擺脫!>

  • 超音波導引注射
    將增生藥劑注射到關節或骨頭與韌帶筋膜連接處,使受傷、退化、鬆弛或修補不完全的肌腱韌帶增加強度、厚度、穩定度,放鬆肌肉,減緩疼痛,治療疾病。
  • 體外震波
    體外震波是「先破壞、再修復」,利用人體的自癒能力原理,將壓力及能量傳遞到慢性發炎或已鈣化的骨骼或軟組織上,促使組織代謝、循環、再生、修復。
  • 雷射治療
    人體的受傷細胞對於低能量雷射的反應更為敏感且快速,透過雷射治療的過程,使一連串在細胞層次的生理化學反應的複合物沉澱,減少疼痛,同時加速受傷組織癒合。
  • 頸椎牽引
    所謂牽引治療,就是俗稱的拉脖子和伸腰,對於放鬆緊繃的肌肉很有幫助。主要是可以拉開椎間距離,達到解除痙攣,促進柔軟組織血液循環,頸椎症候群病患的頸部或手臂麻痛者適用此治療獲得改善。

由於症狀多樣,可能造成生活上的不適,依據患者主觀的症狀常造成臨床鑑別診斷上的困難,建議到診所進行仔細的理學檢查,進而提供患者更適當的治療方式。日常透過簡單的生活習慣來預防,如時時做好頭頸肩的保護、改變不良姿勢與選擇適合的枕頭以維護睡眠品質。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運動習慣並飲食健康,除了避免走上手術之路,健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