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復發的網球肘?!

網球肘不是因為打網球才會有網球肘,但打網球是比較容易有網球肘沒錯。網球肘常常是因為過度使用「手腕」才手肘疼痛!但也有些情況是過度使用手肘造成的傷害。

網球肘的病因?

網球肘,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是前臂伸肌群肌腱在肱骨外上髁的附著點上,因重複性或突發性收縮,造成發炎,發生急性發炎或慢性退化的一種病變。而急性傷害(如:不當的肌肉收縮或扭挫傷)只佔這類患者的一小部份,大多數的病因仍為過度使用。

當超過前臂伸肌群使用負荷時,肌腱會因為長時間被強力拉張,造成彈性疲乏甚至產生撕裂傷,若缺乏適當的休息和治療,便進而發展成慢性肌腱炎。

網球肘的好發族群?

肱骨外上髁炎為何被稱作網球肘?相對於羽球,網球的球和球拍重量重得多。而打網球時,不順手的反手拍技巧,使用的即是我們前臂的伸肌群。力量不夠、姿勢錯誤的新手以及長期過度操練的選手,特別容易得到此症。

而常常需要提起重物的職業或是工作上時常需要前臂經常用力旋轉、反覆敲打或搬重物的人,例如:搬運工人、廚師、打字員、油漆工人、水泥工人等,也經常是網球肘的好發族群。

同理,過度使用這些肌肉的動作,例如一直懸著手臂打鍵盤、長時間抓握著工具出力(如:廚具、鐵錘、螺絲起子),經常用力或反覆的搓洗動作、長期提拉重物等,都為罹患此病的高風險因子。


網球肘的症狀?

網球肘患者的主要症狀為手肘關節外側及前臂的患處通常會發熱、腫脹和疼痛。

檢查時可發現手肘外側有明顯的壓痛點。當前臂伸肌群用力時可誘發出疼痛,如:擰毛巾、提取重物時,會引起前臂肌肉疼痛、腫脹,嚴重一點的患者可能連握筆、握水杯都有困難,若病症持續惡化,可能導致手肘的活動能力受限,加速退化的惰況。

另外,某些特別嚴重的個案,會因發炎的軟組織而影響到肘關節的活動度,可能導致周邊肌肉委縮。

為何久治不癒?

現今復健相關診所林立,加上科技進步帶來更多醫療方面的新利器,提供患者們更方便的環境及更有效果的治療。儘管如此,仍會有人碰上理應是尋常小病,卻四處跑看不好的狀況,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呢?

一般的網球肘,可透過妥善的保護和治療,約二到三週會有大幅度的症狀改善,但有些人就算打了消腫止痛針、再怎麼復健、甚至做了一堆自費治療,如:體外震波,也不會斷根,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可能為先前的錯誤習慣未改,前面提到,多數網球肘的病因是手腕及手指出力,讓前臂伸肌群過度使用,若不給予肘部支撐減輕負荷和適量的休息,即使投予治療也不見得修復跟的上受傷的速度。

若病情嚴重到生很大的骨刺或者關節磨損的程度,很難透過一般復健回復到原本健康的狀態。

另外,引起肱骨外上髁疼痛的原因,除了前臂的伸肌群肌腱發炎外,也可能是韌帶、滑液囊、神經損傷引起的長期過度使用、外傷和特別是長期給予手肘不當的壓力(例如:錯誤姿勢的伏地挺身),容易損害到韌帶甚至關節軟骨;而緊繃的前臂肌肉也會導致滑液囊和神經受壓迫發炎─若只針對肌腱的問題做處置,會無法解決真正病因。還有個易被乎略的,是同樣有附著在肱骨外上髁的肘後肌肉──肘肌(Anconeus muscle),若受傷也會造成同部位的疼痛。

所幸這些問題的鑑別不用特地到醫院排隊做核磁共振,在擁有骨骼肌肉超音波的診所也能協助診斷。

治療是否到位?

許多醫師並未經過骨骼肌肉超音波透視,直接採盲打的方式做增生治療,這會造成無法確認藥物是否確實作用在真正的病灶處。此外,近來雖然許多診所都有體外震波的設備,但是此項設備的操作講究專業和經驗,病患擺位、探頭入射角度等,如果設置不當會造成療效大打折扣。這些都是患者誤會自費治療對自己沒有效果的原因。

網球肘在症狀剛出現時,應立即施以冰敷改善發炎、減緩疼痛,並讓手腕充分休息,適當的將緊繃的肌肉拉筋和按摩,若無法恢復原本彈性造成疲乏,不僅容易形成新的拉傷,甚至會擠壓到滑液囊和神經。

症狀剛開始時可先接受物理治療,例如:超音波治療和經皮電刺激、藥物治療等傳統療法,如果施以傳統的治療方法超過三個月仍不見好轉、或反覆發作,可使用本診所提供的自費療程進行治療:

      • 超音波導引下的增生治療和沾黏鬆解術:透過即時性的影像搭配注射治療進行,能確認入針點位置和深度,也能避免造成其他組織不必要的傷害,同時有助提升治療成效!注射使用的是修復消腫藥物或是自身提供營養的自體修復因子,比起傳統治療能更加快速解決發炎問題,也讓不易獲得養份的軟骨修復變為可能。
      • 體外震波治療:體外震波非常講究的是專業和經驗,但無疑是久治不癒的慢性疼痛救星!利用高能量震波重複震盪方式,增進軟組織細胞代謝循環,軟化僵硬組織,使組織恢復血液供給,促進再生,改善頑強難治的纖維化和鈣化甚至骨刺。就算網球肘痊癒了也要注意自己的使用習慣,運動族群特別要注意自己的姿勢是否標準,否則毛病只會一犯再犯,無法真正的永久擺脫喔!<延伸閱讀:網球肘配合體外震波治療>

 

背部、臀部痠麻疼痛,小心坐骨神經痛!

統計指出,高達80%的成年人有過下背痛的經驗,而除了急性傷害是激烈的運動造成之外,最常聽見的就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的症狀有哪些?

坐骨神經由源自腰椎與薦椎部位的神經根相互融合而成,其位置大約從下背部一路經過臀部、大腿後側向下延伸,可以說下肢後側的感覺與運動功能幾乎都仰賴它支配。

剛開始初期最明顯的症狀為背部痠痛、無法站直或彎腰疼痛,愈發嚴重的話刺痛麻木感會從下背延伸到臀部、大小腿及腳底的不適。一旦病情愈來愈嚴重,還可能造成站或走沒多久就會有痠麻、疼痛的症狀。

若神經破壞的範圍持續擴大,可能造成局部感覺喪失、肌肉萎縮、反射失常等,甚至出現坐立難安或無法行走的現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為什麼會有坐骨神經的問題?

多種不同原因使神經受到壓迫,進而產生一系列不適的症狀,常見原因包括以下:

  • 椎間盤突出:通常發生在第四五節或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之間,椎間盤是每一節脊椎中間的軟骨,一旦長期受到擠壓而突出,就會壓迫到神經造成疼痛。某些過度彎腰、長時間姿勢不良的動作,都可能引起椎間盤突出,例如彎腰搬重物、久坐、退化等等。
  • 脊椎狹窄:因為脊椎退化、彎曲、變形的原因,導致骨刺增生或韌帶肥厚進而壓迫到神經引起疼痛。

一般來說脊椎會隨著我們年齡增長、長期使用而逐漸退化,較常發生在年長者身上,除此之外,工作性質需經常搬重或彎腰、長期久坐、姿勢不良,亦或是體重過重者,都是坐骨神經痛的高危險群。

 

坐骨神經痛如何治療?

以椎間盤突出為例,透過復健運動,可避免神經受到不正常的刺激,臨床上約有八成患者能藉此改善,使突出的軟骨隨時間脫水而變小,讓神經不再受壓迫而自然痊癒。而脊椎狹窄通常不易自然痊癒,初次發作時醫師會先嘗試保守治療,如臥床休息、搭配服用藥物及進行骨盆牽引,持續三至四週後多數病人可改善症狀。

輕度患者可透過物理治療的腰椎牽引及藥物來改善病情,但若持續數周尚未改善或是神經受壓迫的情況過於嚴重,可由醫師評估進行手術或是無開刀治療方式。

  • 無開刀治療
    可透過超音波透視精準找到病灶,並且避開神經及血管導入修復劑做神經減壓及關節的消腫修復,再利用自體血小板做再生修復,加上體外震波及低能量雷射,可放鬆肌肉、減輕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的復原,使受壓迫的坐骨神經減壓,此治療過程無修復期且改善效果顯著。
  • 口服藥物治療
    服用抗發炎消腫藥物及肌肉鬆弛劑緩解疼痛,可得到暫時性舒緩。
  • 復健物理治療
    透過熱敷、電療及腰椎牽引來緩解肌肉痠痛、減輕疼痛,腰椎牽引可拉開椎間空隙,使受壓迫的坐骨神經減壓,但治療時間較長,大約需4-6週以上甚至更久。 
  • 傳統開刀手術治療
    手術自費醫材較昂貴,開完刀後雖然有效改善狀況,但手術後大都僅能大約維持23年,且需要住院觀察、修復期長、復發率較高,易有併發症的產生,數年後也可能有疤痕沾連的情形。

而日常生活應做好預防工作,才能減輕脊椎、腰椎負擔,降低坐骨神經受損的風險,避免重複發生。例如:坐姿端正、避免搬重、使用軟硬適中且支撐力良好的床墊、體重的維持等等,都必須養成正確的姿勢,調整生活習慣,才能減輕腰椎的負擔。<延伸閱讀:免開刀治療坐骨神經痛>

吳醫師提醒若有長期腰痠背痛的症狀,記得就醫請醫師詳細診斷,以免治療不成甚至加重病情。

椎弓解離怎麼治療?

腰痛、下背痛,堪稱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幾乎80%的人,都有過腰痠背痛的經驗,而症狀持續時間忽長忽短,使得患者苦不堪言。 然而,除了一般常見的椎間盤突出、腰椎骨刺與脊椎滑脫以外,「椎弓解離」也可能是造成下背痛的元兇之一!

什麼是椎弓解離?

在談及椎弓解離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神秘的脊椎構造。脊椎的組成是由頸、胸、腰共24節的小矩形骨頭相互連結而成的,而這些連在一起的骨頭,則稱為「椎骨」。

而「椎弓」其實是脊椎上面一個像弓箭般彎曲的骨板,負責銜接一節一節的脊椎骨。雖然作為椎板與上下面關節的連結處,卻是脊椎後方最細的構造。在X光斜位片上,正常椎弓附件投影形似「狗脖子」。當脊椎連結處過度使用產生裂縫時,發生裂縫或應力性骨折,就是椎弓解離的病徵,也有人會稱為椎弓骨折、椎弓斷裂。
椎弓解離-熱河診所-醫療衛教

成因百百種 下背痛事情大條了!

椎弓解離屬於疲勞性骨折的一種,主要經由長期的傷害所造成,約有3%至6%的民眾會有椎弓解離的症狀,其中以長期搬重物者及年輕運動員最為常見。當長時間不恰當使用腰背的力量,施力點越往下,脊椎受力就會越重,也因此椎弓解離最常發生在脊椎最末節,也就是腰椎第五節。而也有一些人因為遺傳基因等問題,導致椎骨比一般人更薄,使骨折與脫落的機率提升。
一旦發生椎弓骨折,「脊椎脫滑症」就很有可能隨之而來。因骨折導致脊椎結構非常脆弱受到破壞,而脊椎骨無法維持在原本的位置上,造成前後位移,導致脊椎失去穩定性,進而容易壓迫到脊椎神經,產生腳痛、麻、無力甚至是坐骨神經痛等狀況。

椎弓解離的病徵與其他下背痛的症狀很類似,但不會伴隨神經狀況。當病徵出現疼痛感與肌肉痠痛、並且延伸至大腿及臀部及活動時會加劇疼痛,即可能是椎弓解離,應立即就醫。

手術前需三思 非侵入治療還你健康的脊椎

椎弓解離在傳統治療中,以手術為主。經醫師評估後,依椎間盤及患者本身的年齡及健康程度,挑選合適的治療方式,如健康、年輕患者,從背部開刀,並在解離出補上骨頭並打上鋼釘,當骨頭癒合後再將鋼釘拔除。而退化、年老患者,將解離的椎弓與下一節椎體融合,同樣必須打入骨頭及鋼釘,但因為會損失一節的椎體活動,所以彎腰時,會有下背部緊緊的後遺症產生。

傳統手術的治療方式,除了術後背架的不便,還要擔心出血、傷口感染及癒合不完全、形成假關節等併發症的產生,長期療效不佳,加上術後復發高達20%至40%的機率,讓許多人對於脊椎手術十分抗拒。<延伸閱讀:脊椎手術非萬靈丹、腰痛仍常無解>腰椎作為活動頻繁又負重任的關節,熱河診所在治療上採保守治療,不以手術侵入進行鎖鋼釘等任何關節固定,利用以下非侵入性治療方式,減緩腰椎壓力及疼痛:

  • PRP增生療法:在骨骼超音波的引導下,施打增生成分(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生長因子等)精準注射至小面關節,幫助細胞增生,修復損傷部位,使脊椎恢復強韌與穩固,提升穩定性。
  • 體外震波:利用高能量震波,把舒壓能量聚焦傳遞到患部,引導新生血管增生、生長激素增生、軟骨增生,以改善慢性發炎及改善纖維化的肌肉恢復彈性,同時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
  • 冷雷射:藉由雷射穿透和吸收等特性,適當的波長(660、830、904、1024)與操作,有助於降低生物組織疼痛、增加柔軟度,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肌肉緊張及酸痛。
  • 物理治療:熱敷:減輕疼痛、使肌肉放鬆。
    電療:止痛、放鬆肌肉(肌鍵)軟組織、防止肌肉萎縮及痙攣
    腰椎牽引:放鬆腰椎旁的肌肉、緩解脊椎骨之間的壓力、減少神經的壓迫、增加小面關節的活動性。
  • 徒手治療:調整失衡的肌肉,將過緊的肌肉放鬆,強化弱勢肌群,將脊椎調整至壓力最輕的正中角度,預防症狀反復發生。
  • 運動治療:進行鍛煉不僅可以提升靈活度,也可以伸展緊繃的肌肉,加強整體背部及核心肌群。
  • 輔具支持:穿戴腰甲、護腰限制脊柱運動,幫助較無力的肌肉。

日常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以正確的姿勢提取重物、選擇支撐較好的床、睡覺時以曲膝側睡減低腰部及下背部壓力、選用有背部支撐的椅子。

許多患者都抱持著椎弓骨折處能夠癒合回去,但在介入治療下是有可能的,但是使用鋼釘作硬性鎖定是不建議的,最好搭配日常鍛鍊肌肉及姿勢矯正,靠肌肉來穩定已經骨折的椎體,避免惡化到椎體滑脫,壓迫到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許多中年人都會經歷的夢魘,當我們感覺到腰背疼痛,或是行走時腳麻無力,特別是坐下或彎腰時更加刺痛時,就要特別留心!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的一條神經,從下背部開始,一路從椎管穿過脊椎間隙,經由髖關節、臀部、大小腿後側,直達腳底,負擔著下半身運動及感知的重責大任!腰椎逐漸退化,工作長年累積的辛勞、坐姿不正、體重過重、以及骨刺患者等,都特別容易因為椎間盤變形而壓迫到這條神經?吃了止痛藥卻只能短暫緩解,民俗療法缺乏醫學根據也讓人不放心、按摩推拿又疼痛難耐,腰椎手術更擔心衍生的麻煩與風險!

坐骨神經痛請交給專業的熱河診所:

  • 免除開刀衍生風險

無需麻醉與恢復期,且每次療程只需1-1.5小時,無恢復期對於中年甚至是許多高齡患者,都可大大減輕治療中的身體負擔。

  • 精準修復受損神經

透過先進雙機超音波的透視,掌握肌肉與神經脈絡,減壓神經壓迫點並可精準導入高濃度細胞活化素,有效舒緩疼痛、修護神經。

別再讓長期折磨的坐骨神經痛,影響工作、活動甚至是生活品質,及早就診治療,恢復健康活力的腰椎一點都不困難,熱河診所專業骨科免除您治療的擔憂與不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