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你是否曾有過舉手拿東西、穿衣服、甚至只是伸個懶腰時,肩膀卻傳來刺痛或卡卡不順的感覺?這些小動作若總伴隨不適,可能不是單純的肌肉痠痛,而是「肩夾擠症候群」悄悄上身。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此常見肩部病症,從症狀辨識、診斷方式到治療與預防建議,協助您對症下藥,擺脫反覆疼痛的困擾,重拾輕鬆活動的日常。

什麼是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是指肩部肌腱與滑囊在活動時,受到肩峰與肱骨間夾擠,產生疼痛、發炎或活動受限的症狀。

其核心問題多半與肩關節穩定肌群(尤其是棘上肌)受傷、過度使用或肩部空間狹窄有關,常見於過度抬舉手臂或持續肩部運動的族群,實際案例甚至比「五十肩」還常見。若未妥善治療,可能進一步導致旋轉肌袖撕裂或肩關節功能退化。

肩夾擠症候群 常見症狀 

舉手投足變折磨,小動作也成沉重負擔

肩部抬舉疼痛

肩膀外側或前方有明顯疼痛感,特別是在手臂向外展開60-120度時(疼痛弧),會感受到刺痛或不適。

活動時有卡住感

肩膀在活動時可能出現卡卡聲或阻力感,部分患者會覺得肩膀卡住,活動不順,有時還伴隨輕微的摩擦聲。

夜間加劇影響睡眠

當身體躺下、側睡壓到患側時,疼痛會明顯加劇,容易影響睡眠品質,讓人夜裡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日常功能受限

長期未治療可能導致肩膀活動範圍逐漸縮小,如梳頭、穿衣、舉手等簡單動作都變得困難,影響生活品質。

肩夾擠症候群 vs 五十肩 差異 

雖然肩夾擠症候群五十肩都會導致肩膀疼痛與活動受限,但其成因與治療方式卻大不相同。

肩夾擠症候群
疼痛多在肩膀外側,舉手過肩時加劇,起因為肌腱或滑囊被骨頭夾擠,屬於機械性壓迫。活動雖然疼痛但大致可完成。
五十肩(冰凍肩)

肩關節囊攣縮引起,疼痛範圍廣且深層,伴隨明顯關節僵硬與活動大幅受限,常有夜間痛,甚至手無法舉過肩膀。

病因 肩夾擠症候群 五十肩
引起原因
肌腱或滑囊遭擠壓
關節沾黏
疼痛範圍
向外展開60-120度會痛
各動作都會痛
治療重點
修復肌腱損傷
鬆解關節沾黏

正確的診斷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請交由專業醫師判斷正確的病因

肩夾擠症候群 好發族群 

肩部高頻率使用的運動員

從事游泳、羽球、棒球等需頻繁舉高手臂的運動員,因肩部負荷大,容易造成肌腱或滑囊反覆摩擦受傷。

反覆舉手工作的職業族群

如油漆工、美髮師、物流人員等,長時間高舉動作,肩關節空間受壓,加重夾擠現象,成為高風險族群。

長時間姿勢不良的上班族

經常使用電腦或滑手機、久坐姿勢不良的人,會導致肩胛穩定肌失衡,增加肩膀肌腱與骨頭夾擠的風險。

年長者與肩部退化族群

隨著年齡增加,肌腱逐漸退化、彈性變差,肩峰下空間變窄,容易引發肩夾擠相關症狀並增加發炎機率。

治療也有黃金期,請盡快諮詢專業醫師
熱河診所為您提供全方位完整治療方案

肩夾擠症候群 治療特色 

治療成效與療法因人而異,請與所內專業人員諮詢
初期保守治療

首重減少疼痛與發炎,包括休息、冰敷及消炎止痛藥物,能有效減輕肩部發炎與疼痛反應。此階段可搭配物理治療,如熱敷、經皮電刺激或低能量雷射等,有助於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軟組織修復。

復健動作訓練
治療不僅止於止痛,復健階段會透過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根據個人肩部活動狀況,進行肩胛穩定肌強化、姿勢矯正與關節活動度強化,避免肌肉失衡與再次夾擠,達到根本改善,減少復發風險。
進階精準治療
若保守治療成效有限,可採行超音波導引注射,精準將抗發炎或修復性藥物注入病灶區,減少組織損傷風險;或施行體外震波治療,以重複震盪刺激組織新生,對慢性發炎與鈣化病灶具顯著療效。
整合式照護觀念
熱河診所強調不僅止於暫時止痛,我們更關注跨專業合作與多面向的康復計劃,將醫療處置、運動復健與患者自我照護有機結合,不僅能提升治療成效,也幫助患者重拾肩部功能與生活品質

治療方案因人而異,將由醫師診斷評估

預防與日常護理建議 

預防勝於治療,養成良好習慣方為避免病灶的良方
減少重複性動作

避免長時間或高強度使用手腕與肘部肌群,例如打字、操作工具或搬運重物時,應注意施力方式並安排適當休息,減少肌腱過度負荷。日常可搭配進行肩胛骨上轉動作,動作簡單且可快速完成,有助於舒緩局部緊繃並促進肩部活動穩定性。

執行暖身與伸展

在工作或運動前進行適當暖身,能提升關節與肌肉柔軟度,降低運動傷害風險。平時也應養成伸展手腕與前臂的習慣,幫助改善肌肉彈性與耐力。特別建議加強胸小肌、前鋸肌與肩胛穩定肌的訓練,有助於維持正確肩部排列與動作協調性。

改善姿勢與輔具使用
高風險族群可考慮使用護肩、彈性繃帶或支撐帶等輔具,協助穩定肩關節結構。這些輔具能幫助分散肩部壓力與關節受力,減緩肌腱長時間過度使用所帶來的摩擦與壓迫,有助於降低發炎風險並延緩傷害惡化。在特定活動前使用,亦為預防性保護的。

常見問題 

若有疑問,歡迎透過下方聯繫資訊洽詢專業諮詢

治療效果因人而異,通常需要幾週到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看到顯著改善。患者應持續遵循醫師的建議,並進行定期的復健運動以促進康復。

理學檢查已能提供初步診斷依據,但若懷疑旋轉肌袖撕裂或其他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影像如超音波或MRI能提供更完整的資訊,有助於精準治療規劃。

即使疼痛改善,也建議持續進行肩關節活動訓練與肌肉強化運動,以維持肩部穩定性、避免再次夾擠,降低復發風險。

過度靜止反而可能造成肌肉僵硬與關節退化,建議在醫師或治療師指導下進行安全活動與循序漸進的伸展運動,有助於加速恢復。
注射治療可能會導致局部短暫的腫脹或輕微不適,但大多數患者很快可恢復正常活動,是高安全性治療方式,若有不適,應遵循醫師建議進行觀察與護理。

疼痛不要再忍,立即諮詢熱河 

您所提供的諮詢內容僅能作為醫護人員初步紀錄使用,依據衛福部法規及個人狀況差異,一概無法進行線上問診,請務必親自來現場看診評估及檢查,方能給予正確診斷及治療。若有因忙碌而無法即時回覆之狀況,敬請見諒。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體外震波以雙層壓電晶體產生高能震波,經特殊介質,聚集在需要治療的骨骼及軟組織上,藉由重複震盪方式,增進軟組織細胞代謝循環,軟化僵硬組織,使組織恢復血液供給,促進鈣化組織的再吸收、促進循環修復及組織再生。
熱河診所治療前須知(禁忌症)
  • 懷孕者、感染或高血壓未受控制的或凝血功能異常之病患不適合。
熱河診所治療後須知(副作用)
  • 返家後若有患部異常疼痛或高燒,須立即返回門診就醫。
  • 少部分患者的皮膚表層有可能出現紅腫徵狀,兩三天會自然散去。
  • 返家一周內不宜劇烈運動,避免對正進行修復的組織造成再次傷害。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低能量雷射在患者的患處或傷口導入雷射光,透過這種方式得以直接針對病灶的原發處做治療,達到降低疼痛與促進患部深層組織生長修復。
熱河診所術前須知(禁忌症)
  • 刺青部位不適合進行此療程。
  • 治療期間手機不要放在雷射光源附近,避免螢幕受損。
熱河診所術後前須知(副作用)
  • 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偶有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手術同意書

療程聲明 STATEMENT

熱河診所療程提醒(適應症)
  • 不具有放射性,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透視患部,在骨科診療上有極大的助益。即時影像顯示,加上主治醫師豐富的經驗,並輔以自體細胞修復因子(Cytokine)進行精準透視注射,避開神經血管直達深層,免去重複挨針之苦。

熱河診所術前須知(禁忌症)
熱河診所術後前須知(副作用)
資源來源:衛生福利部 手術同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