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時間重複使用雙手、不當施力,可能導致腕隧道症候群,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效率。高雄知名燒餅店老闆娘鍾小姐,因長年揉麵、備料,手部過度勞動,逐漸出現手麻、無力、夜間疼痛 等症狀,甚至影響睡眠與基本動作。嘗試多種方法未見改善後,她決定來到熱河診所,尋求不動刀的專業治療。透過超音波導引修復神經、體外震波與雷射治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鍾小姐成功擺脫手麻困擾,重新找回健康與工作效率。
- 長時間的手腕勞動導致手麻無力
- 手麻到半夜會驚醒,連夾菜都變得困難
- 熱河診所專業診斷:腕隧道症候群成因
- 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工作
- 個人化治療計畫,精準修復腕部神經
- 短短一個月治療,不再因為手麻驚醒
- 如何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 2招手部運動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 相關案例
- 療程介紹
長時間的手腕勞動導致手麻無力
鍾小姐是高雄在地60年老字號燒餅店的老闆娘,每天凌晨早起開始揉麵、備料、製作燒餅,繁忙的工作讓她的雙手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然而,長年累積的高強度勞動讓她的手部健康開始亮起紅燈,出現了手指麻木、無力的症狀,導致動作變得遲緩,不僅影響工作效率,甚至連日常生活也受到嚴重影響。
手麻到半夜會驚醒,連夾菜都變得困難
最讓她困擾的是,夜晚入睡後,手麻的痛感會讓她驚醒,必須不斷甩手才能稍微改善舒緩。此外,連使用筷子夾菜都變得困難,這樣的情況已持續長達半年之久。眼見症狀未見改善,她決定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而她的先生曾在熱河診所治療受傷,效果極佳,因此她也選擇來此尋求吳院長的幫助。
熱河診所專業診斷:腕隧道症候群成因
經過詳細問診與X光檢查,吳院長排除了頸椎神經壓迫導致手麻的可能性,並確診鍾小姐為腕隧道症候群。此疾病是因長時間使用雙手、姿勢錯誤、反覆過度施力,導致腕隧道上肌腱增厚及發炎、組織水腫,壓迫到正中神經,引發手麻、無力等症狀。
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工作
1. 長時間重複手部動作的人
- 電腦工作者:經常打字、使用滑鼠,手腕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或施加壓力。
- 設計師/藝術家:繪畫、雕刻、手工藝等需反覆使用手部精細動作的人。
- 音樂家:彈鋼琴、吉他、小提琴等需要長時間使用手指與手腕的樂器演奏者。
- 廚師/麵包師:反覆切菜、揉麵團、使用重型器具等。
2. 特定職業族群
- 生產線工人:例如組裝、包裝、工廠作業員,需持續使用相同的手部動作。
- 清潔人員:經常使用拖把、掃把,長時間施力於手腕。
- 理髮師:需要長時間拿剪刀、吹風機等工具。
3. 使用震動工具的人
- 木工/建築工人:使用電鑽、鏈鋸等震動性工具,長期累積對手腕的傷害。
- 機械維修技師:需要扭轉手腕、施力使用工具,可能造成慢性壓迫。
個人化治療計畫,精準修復腕部神經
針對鍾小姐的狀況,吳院長量身訂製了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透過超音波透視技術精準鎖定腫脹的肌腱與橫韌帶,並施以消腫修復藥劑,同時將沾黏的神經進行解離術,幫助緩解神經壓迫,修復受損的神經及周遭軟組織。
此外,為了加速腕部神經與軟組織的修復,療程搭配體外震波與靜脈雷射治療,促進血液循環、降低發炎反應,讓組織能夠快速恢復健康。
短短一個月治療,不再因為手麻驚醒
經過不到一個月的治療,鍾小姐的手麻、無力感明顯改善,她終於能夠好好休息,不再因夜間手麻痛醒,也能正常使用筷子夾菜,日常生活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最後,吳院長提醒鍾小姐日後工作時要調整手腕使用姿勢,避免過度施力,並適時讓手腕休息,以降低腕隧道症候群復發的風險。透過專業治療與正確的生活習慣,才能長期維持健康,避免職業病的困擾!
如何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 適時休息:避免長時間重複性手部動作,適時伸展手腕。
- 正確姿勢:使用鍵盤、滑鼠時,手腕不過度彎曲,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
- 適當運動:鍛鍊手腕和手部肌肉,減少壓力。
- 避免長時間手腕受壓:避免長時間手腕承受重壓,例如睡覺時壓在手上。
- 佩戴護具:在需要使用手腕施力的工作中佩戴護腕,減少壓力。
2招手部運動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1. 手腕肌鍵伸展運動
- 頻率:一天三次,每次十回
- 效果:這樣做手腕會有被拉扯的感覺,經常做能夠解除腕隧道症候群的壓力。
- 作法:抓住掌面,慢慢向後伸展,動作請維持10秒鐘。
2. 手指運動
- 頻率:一天三次,每次十回各十秒。
- 作法:
- 手指第一節彎曲
- 十秒後手做握拳
- 手做出像7的彎度
- 整個掌面往上翹
*資料來源:2招手部運動,讓腕隧道症候群不用開刀自然好!,HEHO健康
相關案例
- 不只膝關節會退化,手腕關節也會出現嚴重職業傷害!
- 小小孩成微手腕背殺手,熱河診所救援媽媽手
- 山陀兒颱風帶來的意外傷害:手腕遠端橈骨折
- 久治不癒的手腕痛,要小心隱藏的舟狀骨骨折
- 容易被忽視的手腕舟狀骨骨折!
療程介紹
線上諮詢和就診方式
您所提供的諮詢內容僅能作為醫護人員初步紀錄使用,依據衛福部法規及個人狀況差異,一概無法進行線上問診,請務必親自來現場看診評估及檢查,方能給予正確診斷及治療。若有因忙碌而無法即時回覆之狀況,敬請見諒。
療程聲明 STATEMENT
- 自體血小板,使用自體的血液,加入抗凝血劑後,使用高速離心機離心,分開血液各種成份後,取得高濃度血漿中所含的生長因子。
- 借助超音波導引,將增生藥劑(自體血小板、修復消腫藥)注射至受損神經周邊,解除神經的壓迫,也能使神經更穩定,減少其他組織的破壞,及不易發炎。
- 有血液、血小板功能障礙、免疫疾病者可先經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治療。
- 懷孕者、嚴重藥物過敏、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者 (例如阿斯匹靈…等)。
- 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
- 注射部位可能有些微紅腫反應為正常現象。
- 一週內,避免以下活動,如泡溫泉、游泳、抽菸、喝酒、吃刺激性食物。
- 可能有短暫的酸痛及不適,少數病人會持續數天;注射後當天可冰敷來減少疼痛感。
- 建議搭配醫師所開立之消腫修復口服藥,可讓病況修復得更加穩定。
療程聲明 STATEMENT
不具有放射性,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透視患部,在骨科診療上有極大的助益。即時影像顯示,加上主治醫師豐富的經驗,並輔以自體細胞修復因子(Cytokine)進行精準透視注射,避開神經血管直達深層,免去重複挨針之苦。
無
- 無
療程聲明 STATEMENT
- 體外震波以雙層壓電晶體產生高能震波,經特殊介質,聚集在需要治療的骨骼及軟組織上,藉由重複震盪方式,增進軟組織細胞代謝循環,軟化僵硬組織,使組織恢復血液供給,促進鈣化組織的再吸收、促進循環修復及組織再生。
- 懷孕者、感染或高血壓未受控制的或凝血功能異常之病患不適合。
- 返家後若有患部異常疼痛或高燒,須立即返回門診就醫。
- 少部分患者的皮膚表層有可能出現紅腫徵狀,兩三天會自然散去。
- 返家一周內不宜劇烈運動,避免對正進行修復的組織造成再次傷害。
療程聲明 STATEMENT
- 低能量雷射在患者的患處或傷口導入雷射光,透過這種方式得以直接針對病灶的原發處做治療,達到降低疼痛與促進患部深層組織生長修復。
- 刺青部位不適合進行此療程。
- 治療期間手機不要放在雷射光源附近,避免螢幕受損。
- 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偶有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