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長時間與3C產品為伍,多數的人日夜工作只為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將大把的時間花在敲打電腦鍵盤、滑手機、長期伏案工作引起圓肩駝背,嚴重時,更使肩胛骨內側間筋膜及神經發炎,疼痛不堪影響生活和工作,此症狀俗稱「膏肓痛」。
什麼是膏盲痛?
「膏肓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文明病,主因是長期肩頸緊繃使肩背部僵硬,背肩胛神經受到壓迫,或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慢性疲勞拉傷,引起背部兩邊肩胛骨間的部分,即台語所謂「飯匙骨」內側緣一帶疼痛。
常聽見病人的主述就是肩胛骨酸痛、肩頸酸痛、胸悶、胸痛、雙手的酸痛麻病症,甚至呼吸都會疼痛。很多病患常會描述喘不過氣,或查不出原因的頭痛,幾乎都和肩頸背部肌肉緊繃有關。
近年來也有很多在健身房的錯誤訓練導致過度強化胸肌的重訓,而缺乏背肌訓練,或胸肌沒有足夠的伸展運動,而使胸肌過度短縮、菱形肌過度拉長,形成圓肩的體態,及胸大肌拉傷,除了觸壓痛點以外,常伴隨著胸悶吸不到空氣。<延伸閱讀:三大常見文明病,告訴你解決之道!>
四種常見原因 連累背肩胛神經
在門診中患者的職業別大致上工作中需要經常性往前延伸使用手臂的人,如打電腦、文書工作者、老師,經常游泳的高手特別是使用蝶式,除了常見的肌肉問題以外也會伴隨四種神經相關問題也很常見,有八成以上的患者合併下述狀況兩種以上的問題:
- 椎間盤突出
頸椎壓力過大造成的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或是頸椎旁的肌肉筋膜過緊等原因,容易壓迫第五節頸神經根或背肩胛神經,其造成分支背肩胛神經連帶疼痛,引起膏肓痛,這類的患者可能伴隨手麻的情況。 - 頸部前方肌肉緊繃
長期的姿勢不良,斜方肌和菱形肌過度拉長,胸肌也因此過度縮短,頸部前方的肌肉過於緊繃,造就身體肌肉不平衡,也使第一肋骨上提移位,導致背肩胛神經受到壓迫及由下往上的擠壓發炎而疼痛。 - 肌肉筋膜發炎
上背部的肌肉過於緊繃,除了疼痛以外,也可能造成肌筋膜發炎,這也是膏肓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 胸椎相連處關節退化
造成第三、四、五節肋骨胸椎相連處關節退化,可能因長期的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使得肋骨背肩胛神經及肌肉失衡,影響關節的穩定性。
在家自我伸展放鬆法
- 鷹式 :能改善肩胛骨及肩膀上背的活動度。
https://is.gd/5dqoCx - 蠍子式:動作主要是伸展肩膀、胸大肌及放鬆腰部。
https://is.gd/y3l45p - 牛面式:動作主要可提高肩部和髖關節的柔軟度,鬆開肩膀周圍僵硬的肌肉。
https://is.gd/Cvbd6d - 下犬式 :可以活動到肩膀、背部、腿後側,是一個幾乎全身,都能夠伸展的動作。
https://is.gd/I8DZIU
<影片引用自Iam Mama>
無刀治療改善上背痛
因通常是合併的問題,因此須透過專業及有經驗的醫師,經X光、觸壓痛點、MRI等檢查方式來確認問題的原因為何。近年來,超音波導引治療的安全性和精準度大幅提升,若是頸椎小面關節或胸椎肋與橫突關節病變或神經節點,可用骨髂肌肉超音波透視引導注射PRP修復因子直達病變處精準給予修復,後續輔以拉筋運動及肌力訓練增強背後肌肉強度,改善生活作習,減少關節負擔
- PRP注射治療
以低侵入性、效果持久,且具有疼痛緩解,利用超音波透視閃避血管與神經將PRP精準注入受損的肌肉神經與筋膜組織,更有效的直接給予消腫與修復。
- 體外震波
利用高能量震波,把舒壓能量聚焦傳遞到患部,引導新生血管增生、生長激素增生、軟骨增生,以改善慢性發炎及改善纖維化的肌肉恢復彈性,同時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
- 雷射治療
藉由雷射穿透和吸收等特性,適當的波長(660、830、1024)與操作,有助於降低生物組織疼痛、增加柔軟度,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肌肉緊張及酸痛。
- 徒手治療
調整失衡的肌肉,將過緊的肌肉放鬆,強化弱勢肌群,將脊椎調整至壓力最輕的正中角度,預防症狀反復發生。
調整失衡的肌肉與背痛問題,最根本原因在於日常維持良好的姿勢和習慣,使脊椎調整至壓力最輕的正中角度外,更需搭配日常的運動,強化弱勢肌群,來達到肌肉的平衡,減少關節負擔,才能預防症狀反復發生。
線上諮詢和就診方式
您所提供的諮詢內容僅能作為醫護人員初步紀錄使用,依據衛福部法規及個人狀況差異,一概無法進行線上問診,請務必親自來現場看診評估及檢查,方能給予正確診斷及治療。若有因忙碌而無法即時回覆之狀況,敬請見諒。